佛手是芸香科植物佛手,作为一种水果和中药,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和应用历史。研究表明,佛手可以提升免疫力和抗衰老。目前,对佛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燥饮片形式,对其鲜果的研究相对匮乏。佛手鲜果因其独特的感官特性,在观赏和食用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。本研究采用电子鼻、电子舌、液质联用等技术对佛手鲜果的感官特性和化学成分进行全面解析。

一、感官分析
采用定量描述性分析对佛手鲜果的感官参数进行评估。组织一个由120名20~24岁志愿者组成的感官评价小组,对佛手鲜果进行感官评价。共设定11个属性用于定量描述佛手鲜果,包括柚皮味、清香味、清凉感、麻舌感、甜味、酸味、涩味、苦味、咸味、脆感和软感。定量评分包含0、1、2、3、4、5共6个等级,其中0表示该感官特征完全不可感知,5表示该感官特征感知强度最高。
结果如图1所示。佛手鲜果的风味特征为柚皮味(3.98)、脆感(3.88)、清香味(3.70)、清凉感(2.43)、苦味(1.69)、甜味(1.65)、麻舌感(1.37)和涩味(0.72),这些特征组成了佛手鲜果丰富的味觉层次。佛手鲜果不具有酸味、咸味和软感。

图1 感官评价结果图
二、电子舌和电子鼻分析
电子舌传感器所采集的味觉信息测定值被转化为雷达图,如图2所示。酸味的阈值为-13、咸味阈值为-6、其他口味阈值为0。当检测值超过相应阈值时,表明样品中存在该味道特征。甜味、鲜味和苦味是佛手鲜果的主要电子味觉特征,其次是涩味,与感官评价结果基本一致。

图2 电子舌雷达图
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,采用MXT-5和MXT-1701两根色谱柱对佛手鲜果样品进行分析,结果如图3所示。共检测到18种气味成分,包括烯萜类、酯类、醇类、酮类、羧酸类、呋喃类等,具体气味成分为柠檬烯、萜品烯、甲基-4-异丙烯基-1-环己烯、己酸辛酯、肉桂酸戊酯、肉桂酸丁酯、δ-壬内酯、(Z)-4-羟基戊酸内酯、乙酸丙酯、δ-辛内酯、异戊酸乙酯、3-己醇、1-十一醇、(Z)-2-己烯-1-醇、(2R,4R)-四氢-4-甲基-2-(2-甲基丙-1-烯基)-2H-吡喃、二萜、对甲基苯乙酮以及2-丁基呋喃,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佛手鲜果独特的芳香特征。其中柠檬烯的气味描述是桔子、橙皮味;肉桂酸戊酯的气味描述是香料味。这些气味特征与感官评价结果基本一致。电子舌传感器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的结合,可实现对佛手鲜果的滋味和气味的客观表征,为其品质控制提供了数据支持。

图3 电子鼻指纹图谱
三、佛手鲜果成分分析
根据上述色谱、质谱条件,对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进行检测,得到正、负离子模式总离子流图,见图4。通过分析离子峰质荷比、碎片离子信息,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,共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(正离子模式检出18种,负离子模式检出21种),包括黄酮及其苷类8种、香豆素类11种、有机酸10种、糖苷8种及柠檬苦素类2种,详见表1。其中,橙皮苷、5,7-二甲氧基香豆素、佛手内酯、柠檬苦素和诺米林5种成分通过对照品比对验证。其余化合物则通过与文献进行比对确认,其m/z的系统误差保持在±7以内。

图4 佛手鲜果的总离子流图
表1 采用LC-Q-TOF-MS对佛手中化学成分的表征研究


四、结论
本研究结合感官评价、电子舌、电子鼻和HPLC-Q-TOF MS技术,对佛手鲜果的滋味、气味特征以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全面解析。感官评价结果显示,佛手鲜果具有鲜明的柚皮味、脆感、清香味和清凉感,同时伴随着轻微的麻舌感、甜味、苦味和涩味,形成了丰富的味觉层次。电子舌检测结果进一步确认了佛手鲜果具有鲜味、甜味和苦味的电子味觉特征,与感官评价结果基本一致。通过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系统,解析了佛手鲜果的18种气味成分,主要包括萜烯类、醇类和酯类化合物,其中柠檬烯、(1S)-(-)-α-蒎烯和乙酸苯乙酯等成分的气味描述与感官评价相吻合。通过质谱分析共鉴定出39种化合物,包括黄酮类、香豆素类、有机酸类、糖苷类和柠檬苦素类等。本研究为佛手鲜果的品质控制及安全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。
来源:感官科学与评定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文章封面图片来源于创客贴会员。参考文献:丁梓萱,陈月华,张慧,等.基于感官评价、电子舌、电子鼻和LC-Q-TOF MS的佛手风味与化学成分研究[J].食品安全导刊,2025,(18):106-112.提醒:文章仅供参考,如有不当,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。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,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,因此导致的损失,此运营方不负责。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,请联系小编。